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坤一

文化
資料來源

客委會全球資訊網

內容


神仙眷侶 生活藝術家─陳坤一
  古諺有云:「只羡鴛鴦不羡仙」,正是陳坤一與鮑一薇夫婦相知相隨的最佳寫照。
陳家大門上貼著張紙條,用隸書體端端正正寫著「雙一樓」三個字,大門一開,微涼的秋風迎面送爽,這是陳坤一夫婦的家,牆上的畫法、篆刻和水墨畫雅緻相間,個個安置得恰如其分,所謂「文人雅居」說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場景吧!
 陳坤一 1944 年生於新竹縣橫山鄉的淳樸農家,曾祖父陳成業為塾師,曾在竹東地區設帳授業,書香世代相傳,當年鄉下地方很多人連字都看不懂,陳坤一卻在父親陳義河的啟蒙下,練得一手好字。
陳坤一回憶道:「父親寫字時我們幾個小孩會看,我們寫字時,他也會指導我們,加上小學時中午午休結束,都會有半個小時的習字時間,練習的機會多,就容易進步。」陳坤一也從此成了班級、學校參加書法比賽的萬年代表。
 陳坤一深覺自己幸運不已,一路走來遇到許多好老師提攜:小學時的美術老師蕭如松、初中則在李哲藩老師門下。
但他認為自己直到進新竹師範後,才真正主動去鑽研書法,「新竹師範書畫風氣鼎盛,營造了極佳的學習環境,而學生也懂得充實自我,各方面平均發展。」由於住校之便,陳坤一常與同學切磋觀摩,也常利用課餘時間走訪舊書室,蒐羅書畫雜誌,加以臨習描摩,他認為:「學書法最開始都是臨帖,因為好帖就是好老師。」 新竹師範畢業後,回到家鄉豐鄉國校及大肚國小任教,陳坤一認為藝術活動多在在大都市舉辦,因而陳坤一一心想北上,於是參加高等考試,通過後進入台北市政府工作,然後轉考試院考選部,再調文建會任專門委員、副處長、處長、參事至退休,任職文建會期間曾三次率團赴大陸從事兩岸化交流活動。
在此期間,陳坤一利公務餘暇,勤練書法,不曾中斷。
他的作品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第二、及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一,此後許多國內重要聯展爭相邀請陳坤一參展,漸漸地闖出名號來,而在書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因此應聘為中山文藝獎、全國美展、台灣省展、以及各縣市地方美展等獎賽評審委員。
 在勤學書法的漫長歲月中,陳坤一學正式習畫法的轉捩點,可說是 1976 年他在台北歷史博物館書法班拜王北岳為師,王北岳可說是當代的書法篆刻界導師,擅長書法、精通篆刻,陳坤一很快就成了王北岳「石璽齋」的入室弟子,一方面習字,一方面學刻印,王北岳十幾年來的教導薰陶,讓陳坤一收穫豐富,也奠定了他在書印創作的基礎。
之後因緣際會問學於台中書壇前輩陳其銓,讓陳坤一在書理及創作體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詩文方面,則得李嘉有、張壽平兩位教授的教導, 1995 年因夫人鮑一薇拜吳堪白為師學畫,陳坤一也因此間接受教於吳堪白。
陳坤一對於各書體均有涉獵,隸、篆、楷書皆有所長,行草更是陳坤一的強項和最愛,字體造形謹斂、渾茂質樸,自然而不造作,除了書法方面的長才,陳坤一的國學造詣亦非等閒,不僅書寫古人詩文中與生活有關者,也會作詩填詞,甚至用不同的素材創作,例如九二一大地震震碎了許多人的家園,陳坤一以報紙報導為素材做撕畫,取唐人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賤淚,恨別鳥驚心」一詩的第一句做為撕畫的題目,改為「國在山河破」,再以行草寫下自己的心得,成就了一幅別具風格的書法作品。
 陳坤一自退休後,忙碌不下於從前擔任公職時,由於夫人鮑一薇擅長水墨畫,因此經由夫人作畫,陳坤一題字,每幅字畫都醮飽了夫唱婦隨的恩愛甜蜜,陳坤一強調:「過去的書法重實用性,現在的書法卻成了少見的藝術品,我們常常作畫寫字,就是希望藝術能融入生活。」陳坤一證實了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一肩挑起『書法即生活』的時代擔子。
他們夫婦創作藝術、經營藝術,讓生活裏充滿掬手可得的藝術,他們是最徹底、最自由的生活藝術家。


陳坤一,民國三十三年出生於新竹縣橫山鄉的淳樸農家,曾祖父陳成業為塾師,曾在竹東地區設帳授業,作者書法從小接受父親陳義河啟蒙,新竹師範畢業後,曾在家鄉豐鄉國校及大肚國小任教,其後參加高等考試及格,轉任公務人員,派在台北市服務,從基層科員作起,曾任職台北市政府人事處,考選部,民國七十六年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服務,先後擔任專門委員副處長、處長、參事等職,民國九十年十二月自公職退休,受聘為文建會榮譽顧問。
作者專長為書法、篆刻,民國六十五年起,曾跟隨王北岳、陳其銓、李猷、吳平諸先生學習書畫篆刻與詩文,並時向王壯為、董開章諸前輩請益問學。
書法作品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第二名、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一名、中央公務人員書法展第一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省之美術館曾先後發函請舉辨個展。
作者擔任中山文藝獎、全國美展、台灣省美展及各縣市地方美展評審委員多年,任職文建會期間曾三次率團赴大陸從事兩岸文化交流並經常應邀參加國內外各種書法、篆刻展覽。

摘要

古諺有云:「只羡鴛鴦不羡仙」,正是陳坤一與鮑一薇夫婦相知相隨的最佳寫照。陳家大門上貼著張紙條,用...

更新日期

105 年 9 月 6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