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台灣的心第二十六篇

作者:鍾肇政

皇民文學

大約與《日本統治時期台灣文學日本人作家作品集》同時在日本付梓問世 的,尚有《周金波日本語作品集》(全一冊、綠蔭書房),收錄周氏的著名皇民 文學作品〈志願兵〉、〈水癌〉等短篇小說多篇及隨筆、和歌,大約可說,周氏 寫於日治末期的日文作品大多蒐羅在內。

周氏基隆市人,牙醫師,去歲逝世,享年七十有七。於一九四一年畢業於日 本一所牙科大學後返台,適逢日本統治當局頒布志願兵制度,乃有〈志願兵〉寫 成,發表於《文藝台灣》,並獲「文藝台灣獎」,從茲一面行醫一面開啟了作家 活動,陸續發表日文作品多篇。〈志願兵〉為其代表作,亦可稱為「皇民文學」 代表作,寫一個台灣青年用血書志願當一名日本兵的經過,將戰爭末期在日本軍 國主義皇民化教育下長大的台灣青年的心理扭曲,曲曲傳神地描繪出來。

戰後,周氏遠離文學圈,不再有作品發表,甚至也可以說是隱姓埋名,專心 從事於醫療工作,這一點與其說是因為語言轉換,日文不再有用武之地的關係, 恐怕更毋寧是由於時代動盪之故吧?早在一九四六年,他就在故鄉發動過一次激 烈的群眾示威活動,抗議來台接收人員的貪污、腐化及全面性的掠奪,結果被捕, 酷刑拷問了三天兩夜。二二八時更遭憲兵隊、警察及要塞司令部各逮捕一次,每 次均由夫人馱負一大包貶值的鈔票贖身,始得死堸k生,倖免於難。

在長達三十幾星霜之後,逢七○年代末「鄉土」抬頭之際,隨著日據時期文 學作品次第出土,也漸漸地有人開始談起皇民文學,尤其在日本學界,有關皇民 文學作家及作品的論文大量出現。然而周氏依然固守沉默,直到一九九三年他才 「重現江湖」--是年他在日本旅次被日本學界知悉其行蹤,乃有應彼邦「台灣 文學研究會」及「中國文藝研究會」之邀而各作了一場公開演講,暢談其創作的 心靈歷程,表現他「青春無悔」的素志。

在我們來說,不管是《日本統治時期台灣文學日本人作家作品集》也好,抑 作家周金波也好,我們固然不會有多少期待與評價的意願,然而他們、它們是儼 然存在過的,且其為時代產物,也無由否定。想來日本學界除了這一點之外,還 作為殖民地史研究的一環,來加以重視的吧。

1998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