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草
山妻帶孩子上台北去參加考試,考完朋友請他們上陽明山吃飯洗溫泉,回來後興沖沖告訴我說:
「侯教授請我們吃了一盤野菜,味道真好,就是量太少,不過癮。還很貴呢!」
「什麼野菜那麼珍貴?」
「叫做山茼蒿。」
我差一點笑出來。那些長滿庭院、荔枝園,除之不盡的昭和草不就是山茼蒿嗎?好幾次我們在園子裡除草時,都有參觀紀念館的民眾熱切的告訴我,那些昭和草是美味的野菜。
「你們這裡到處都是寶呢!」一個來參觀的太太很羨慕的說,她是看到庭院四周的果園裡,有攀藤的川七、龍鬚菜,地面上有龍葵、馬齒莧,還有茂密的昭和草:「這些都是沒有農藥的。」
因為山妻自己種菜,四季菜蔬常常多得任其開花也吃不完。而且本地慣常吃的野菜只有野蓮(龍骨瓣杏草)和菔菜(鴨舌草),已是餐館的特產,遠近馳名。如果不是在陽明山讓她嚐到山茼蒿的滋味,昭和草絕不會上我們的餐桌。
客家人稱茼蒿菜為艾菜,山茼蒿就是「假艾仔」了。外地人稱昭和草,據說是日據大正昭和年間,日本人無意中傳進台灣來的。結果成為、曠野中最常見的雜草,全年不缺。山妻摘取沒有含苞開花的嫩芯,滾水燙一燙放在盤子上,翠綠欲滴,她試過炒薑絲、蒜仁、蔥頭,或只拌 一點鹽和橄欖油,味道與茼蒿菜幾乎一樣。山妻自己吃過後更是大事宣揚,還一把把摘好綁好到處送,非要讓所有的親友都知道有這到好菜。每年在這梅雨已過的盛夏,正是昭和草長得最茂盛嫩綠的季節。從此大家或許不必再憂愁雨後沒有蔬菜吃了。
昭和草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飛機草」。據傳說日本人知道這種草生命力強,隨處都可以生長,又可當成美味蔬菜,為了讓將來打仗時日軍走到那裡都有菜可吃,所以用飛機到處先撒草仔,結果北部的陽明山和南台灣的原野,到處都長著同樣茂密的飛機草。如果真是這樣,日本人的處心積慮也太令人驚嘆了。只不知道南太平洋的諸小島和中南半島上,是否也是遍野的飛機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