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瓜布
母親翻出她秋天時收起的菜瓜種子,說是又到培育菜瓜苗的時節了。早育苗明年夏天的菜瓜就早有收成,而早收的瓜果味道特別好呢!種子有一大把,其實只要種有兩株,就足夠一個家庭來食用,還有得分送親友。
菜瓜是攀藤植物,春夏之際在農村屋前屋後是最常見的瓜果,農婦們用竹木支柱撐起一個簡陋的棚子,菜瓜苗只要一攀上棚架,很快的就一邊生長一邊開花,不久肥碩翠綠的枝葉便蓋滿了棚架,隨後就開始有柔滑甜嫩的菜瓜可以上桌做菜了。菜瓜又稱絲瓜,客家人發音聽起來像「瘦瓜」。表皮平滑但很硬,料理時削皮切片後小火悶煮,不加水最清甜。聽說下莊人煮菜瓜是放水的,所以美濃地區形容東西多得可以盡情享用時,有歇後語說:「下莊嬤煮菜瓜--有吃水了!」
山妻每年都要栽種一兩株菜瓜,但她為圖輕鬆,利用屋邊一丈多高的駁坎和旁邊的老荔枝樹,不再搭棚架,讓菜瓜的蔓藤直接攀附在果樹和駁坎上。菜瓜藤似乎滿喜歡這種生長方式,枝葉比用棚架栽種長得更茂盛,唯一的缺點是荔枝樹很高,摘取菜瓜時需要兩個人,一人使用長鉤鐮割,一人用綁在竹竿上的撈魚網承接。幾年下來山妻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沒有人協助時,她一個人右手鉤鐮左手長網,網子支撐在樹枝上,一刀一條十分俐落,只是有時接不準會掉下來摔爛。還有就是大大小小的菜瓜躲在一片綠葉之中,尋找費神,母親和山妻每走過樹底下時都要抬頭慢慢探尋,但每年也總有幾條漏網的菜瓜躲在深密葉子中老熟的,老菜瓜只好留著取種,再也不能食用了。
從前農村的婦女,總是有意的要留一些老菜瓜。因為廚房裡洗刷碗盤、鍋子、灶台,最少不了的就是菜瓜布。菜瓜老乾以後,剝開外皮,裡面全是軟硬適度的纖維組織,敲出種子剩下的就是真正的菜瓜布,不是塑膠產品的冒牌貨。天然的菜瓜布洗澡時擦背最舒服,硬中有柔,如果使用塑膠產品,不擦得皮破血流才怪。山妻清理荔枝樹,割除枯乾的舊藤蔓,又檢了幾條菜瓜布收集進壁櫥裡,老菜瓜既不能下鍋料理成佳餚了,拿來洗鍋子卻也物盡其用,沒有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