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委序言

在台灣,平埔族語幾已消失無痕,族群的語言一旦消失,文化亦隨之滅亡,客語正瀕臨此一危機,要如何讓逐漸失去活力的客語起死回生,就靠我們這一代的努力。


台灣客家話的研究推廣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其中讓大家最為困擾的是沒有一部適合大家隨手參考的辭典,雖然教育部編訂了四縣、海陸的常用辭典,卻遲遲沒有推出,對從事客語寫作或教授客語的老師,每當碰到有音無字的口語字音,常常變得筆尖艱澀無以復繼,不但阻礙了創作,同時也阻礙了教學。職是之故,客家委員會陸陸續續先行編纂了食、衣、住、行等有關的基本對話手冊,提供不會說客語或會說但說不好的人,有基本的書面資料可供學習,惟若涉及書寫,則時會面臨用字的問題。鑑於推廣客語書寫的急迫性,所以在教育部尚未正式推出四縣、海陸客語辭典前,就著手進行饒平、大埔、詔安客語辭典的編纂。希望對即將消失的饒平、大埔、詔安三腔調客家話,做及時的調查編錄。


編纂辭典是一件繁瑣耗時的工程,且完成之後仍然會留下許多爭議之處,尤其客語具因地域不同之多元腔調的特質,因此,希望這三部辭典完成以後,仍能聚合專家學者再共同斟酌討論,並接受各方的批評指正,繼續增刪損益,修補改正,以更臻完善。尤其這三部客語辭典,屬於小眾語言,差異性很大、穩定性不高,爭議在所難免,希望各界在期待以外也多加一些包涵。至於,選詞及釋詞更容易有分歧,雖經委員多方討論,仍有許多模糊地帶,難以釐清。因此,僅先就大埔、饒平、詔安三種客語各自保有的特質加以收錄保存,讓各種客語能夠公平的出現在這部辭書裡,一方面尊重語言平等,另方面合於語言現實的需要,等這部辭典推出一段時日,各方意見蒐羅完整以後,將來與教育部編輯的四縣、海陸結合,或可成立一部「四海大平安」的客語大辭典。


語言,是溝通情感思想的工具,也綿延了數千年來的文化,過去先人一切智慧的表現,都須靠語言思維闡揚。而時空在變,語言除了自己內部的調適以外,亦隨著時空的轉移而改變,以漢語的歷史而言,經過兩千年的遷徙流變,以形成了至少七種以上的不同漢語分支,客語是漢語中的一支,還是另有來源?學術上仍有許多爭議,有人依從羅香林先生的研究,認為客家話來自中原,有人認為客家話是南方的土語融入北方漢語,慢慢形成,各種說法不一而足,但是不管哪一個觀點的研究,直到今天,研究客家學(Hakkaology)的學者,提出論證時,「語言」總是屬於不能缺席的重要證人,以後學者的研究,也必然要遵循著客語的特點,去與其他方面的證據一起比對,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因此,保留客語的特色,當作以後研究的證據,是學術上非常重要的課題,編纂這三部即將消失的客語辭典,是非常迫切又任重道遠,希望我們的編輯工作,能夠把客語的真實面呈現出來,讓以後的研究有很清楚、完整的憑藉,使客語的傳承、研究更為精確健全。

                  客家委員會
                  主任委員 黃 玉 振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