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客語四縣腔與大埔腔連讀變調現況調查分析

學術文史
資料來源

客委會全球資訊網

內容

年度:101年

作者:吳瑾瑋

一、研究目的 本計畫將針對苗栗四縣腔與臺中大埔腔的連讀變調(tone sandhi)之現況進行調查,進而從社會語言學視野比較這兩個腔調連讀變調的使用狀況,分析少年、青年、壯年三組年齡層、男女性別使用上之差異。臺灣地區的客語四縣腔為優勢腔,對於客語或客語弱勢腔如大埔腔的保存及傳承,造成衝擊。目前有關客語方言分佈現況的田野調查成果相當豐富,對於從社會語言學語調查研究也頗為可觀,然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調查連讀變調現況為主要重點的研究實則很少。四縣腔中的連讀變調規律是陰平變調,臺中大埔腔則有陰平、陽平、陰去三種連讀變調現象。本研究計劃選擇苗栗四縣腔及臺中大埔腔作為調查的重點,透過語音工具Praat分析,了解現今客語使用的常態,並觀察在兩種客語腔調,在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的差異。所獲致的研究成果或可提供客家地區學校母語教學、教學材料的參考依據,以期客語振興能深耕在不同的社會族群中,客語生命得以延續發展與傳承。 二、客語變調現象 羅肇錦(1988)提出四縣腔客語單字聲調共分為6種,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並提出單字調的調值分別是陰平24、陽平11、上聲31、去聲55、陰入22、陽入55。在大埔腔聲調部份,江敏華(1998)認為有整理箇讀與連讀形式,分為6個調位,陰平調為33,變調為35;陽平調113,變調為33;去聲為53,變調為55。在變調部分,羅肇錦(1988)提及四縣腔連讀變調現象是陰平字24在陰平、去聲、陽入前會變調11。大埔腔有三個連讀變調現象,觸發條件各有不同,分別是陰平連讀變調規則: a.33→35 / _{113, 31, 31};陽平變調規則113→33 / _113;陰去連讀變調規則:53→55 / _{31, 53, 31, 5}。 三、研究方法與調查過程 本研究主要藉著問卷、調查字詞表,以訪問、訪談、填答問卷、發音錄音等紀錄語料,再按照社會因素區分不同族群,進行統計不同族群的表現差異是否顯著。有關調查的發音人族群方面,分三個年齡層,第一為少年13-15歲的國中學生;第二組為25歲左右的青年組;第三個年齡層是50歲左右的壯年族群。大埔腔發音人少年組10人,男女生各5位參與協助錄音;青年組計有組8人,男性5位、女性3位;壯年組也是8位,男女性都是4位。四縣腔發音人部份,少年組有10位,男女生各半;青年組共9位,男性5位、女性4位;壯年組也共9位,男性4位、女性5位,最後共計54位發音人協助錄音。在此致上極深的謝意。有關錄音人人名部分全以代號呈現。除了錄音,會請發音人填答問卷,以便了解各發音人使用客語的實際情況。在少年組及青年組部分,有關認知部分,發音人是否認知自身所使用客語腔調為何;有關家庭使用客語的狀況調查;第三部分是有關客語能力及態度部分,參加客語能力認證的意願,是否會自我加強客語能力以及增加接觸客語或使用客語機會。而在壯年組部分,會詢問壯年者對子女客語使用能力及客語教育的態度;使用客語的機會以及如何加強自身的客語能力。語料調查表設定上,分別以二至四字組詞語做為調查語料。經過上述過程錄音後,在錄音時,也同時在詞彙表上標記以輔助後續音檔判讀之依歸。 四、研究成果與討論 本研究選擇苗栗四縣腔及臺中大埔腔作為調查重點,觀察比較這兩個腔調連讀變調的實際表現,分別尋訪錄製少年、青年、壯年三個年齡層組,而後經由Praat程式分析。 先看性別差異的部分,大埔腔男性與女性的變化,陰平變調升降幅的表現是達顯著差異,說明女性上升變調的表現清楚,比男性更趨向規則之要求。大埔腔陽平變調是變為中平調調型,陰去調則變為高平調調型,在比較男女群組平均升降幅變化方面,其差異還是達到顯著。也就是說,女性變調的幅度變化比較多,是女性音高變化原本就比較豐富,男性音高變化原本就比較平緩,因此變調調型為平調時,男性反而比較接近標準腔。四縣腔男女群組差異,四縣腔陰平變調為低平調,男女群組的表現都接近平調調型,在升降幅的變化尚未達顯著差異,男女全組表現差異不大。 比較兩腔調連讀變調性別上的差異,會發現比較複雜的大埔腔在變調的表現上呈現性別差異,女性的變化幅度比較清楚明朗,這顯示出女性在語言使用比較注重細節,也比較趨向標準讀法的特性,這也說明的大埔腔陰平變調的活力仍在。而四縣腔陰平變調為低平調型,男女表現差異不大,可能是因為低平調型就不容易再區分出顯著性差異。 至於在年齡層群組的差異研究,大埔腔陰平變調部分,少年與青年未達顯著差異,也就是上升幅度差異未達顯著差異。然比較少年與壯年組、青年與壯年組都看到上升幅度達到顯著差異,也就是壯年組的上升幅度變化在發音上和聽覺辨識上比較清楚,壯年組的發音習慣保存比較好,而青年與少年的發音習慣潛藏著極些微的變化。在陰去變調方面,青年組的高度變化不同於其他二組,平均差顯示青年組的上升的高度是比較低的,而少年組與壯年組的上升高度比較一致,這說明了三個年齡層群組的發音習慣略有不同,而潛藏性發音習慣的些微差異,經過時間或其他因素的催化,就可能影響音韻規律的變化。 四縣腔的陰平變調在性別和年齡層群組的表現是相當一致的。這也說明,客語標準腔的陰平連讀變調的使用現況在不同性別或不同年齡層使用表現上並無差異。多數人都能適切的掌握此變調規律,而此項音韻覺識可以幫助客語使用者判別孰為四縣腔,四縣腔者,是下降至低平讀法與聽覺感受,非四縣腔者如大埔腔則是上升讀法。 再看大埔腔各變調在性別和年齡層交叉比較分析的表現差異。首先是陰平變調部分,發現男性三個年齡層的差異比較小的;主要是女性三個年齡層群組,交相比對是達顯著差異的,而升幅的變化從少女組到壯女組差異逐漸上升,也就是少女組的升幅比較小,壯女組大得多,這顯示女性和高年齡層在語言使用上趨向保守保存的特性。男性在陰平變調的表現上,過渡性的青男層在少男與壯男組比較並無差異,但僅有少男壯男組達顯著差異,這說明了男性不同年齡層潛藏的語音習慣逐漸些微變化的訊息。如果,少男組逐漸成長未能趨向壯男組的發音習慣,或者隱含此陰平變調轉移的可能危機。 大埔腔陽平變調性別和年齡層交相比對統計分析結果,男性三個年齡層群組交叉比較後,皆可達顯著差異。其中以少男組的變化最大,也就是上升幅度過高,超過中平調,以致顯出高低落差的變化比其他二群組大。在女性三年齡層群組的表現方面,青女組和壯女組差異未達顯著,表現比較接近;同樣的,少女組的變化最大,也就是上升幅度過高超過中平調。 大埔腔陰去變調性別和三個年齡層交相比較的統計分析結果。男性三組中,少男組和壯男組差異小。青男組在音高的表現上比較低一些,陰去變調時未能達到最高點,在陰平變調表現時也比較低一些,和其他二組差異不大,顯示出青男組—中間年齡層—是語言變化過渡期的表現特性。女性三個年齡層在大埔腔陰去變調的表現上都未能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女性在高聲調的掌握表現都優於男性。 據蕭素英(2007)的研究指出從家庭成員使用的語言可以看出語言的活力,也指出45-59歲組是關鍵性年齡層,這個年齡層與父母長輩使用母語的比例還相當高,然與配偶或手足間溝通使用比例卻不到80%,而與子女使用母語比例低於60%。從我們所得到問卷回應中發現在四縣腔方面,少年組和青年組對於自我使用的客語腔調都很清楚,其父母幾乎都是會聽會使用客語的族群,然他們的家庭溝通語言卻是以國語為主,顯示使用客語多半是被動狀態。而在加強客語能力的積極程度方面,少年組然參加客語能力認證的比例未能超過五成,顯示積極度並不高。而四縣腔壯年組的情況要好很多,除了自身的客語能力不錯,自認家庭語言的主要語言也有客語,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交談等等使用客語的機會多,雖然未能參加客語能力認證,但會主動增強維持自身的客語能力;對於客語傳承振興的態度也相當正面積極。可惜的是,這似乎不能影響少年組與青年組主要語言轉向國語的趨勢。 再看大埔腔的情況,從我們所得到問卷回應中發現少年組對於自我使用的客語腔調都很清楚而正確。其家庭成員組成比較多元,因此這些家庭的溝通語言便都以國語為主,閩南語使用的情況比四縣腔的群組多。少年組在客語使用多半是被動狀態,積極度並不高。大埔腔青年組狀況,其父母的慣用語是客語的比例很不錯,家庭主要語言還是以國語為主,離開家庭出外求學或進入職場,生活中使用客語機會並不多。在壯年組方面,除了自身的客語能力不錯,皆自認家庭語言是客語,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交談等等使用客語的機會多;對於客語傳承振興的態度也相當正面積極。有趣的現象是,從對照三個年齡層家庭習慣語言比例填答的結果,可以發現明顯的不同,少年青年二組在學校在職場的主要習慣語言是國語,壯年組的感受跟家人跟朋友,生活工作常常使用客語;縱然壯年組在語言傳承上相當積極,卻似乎仍然不能影響少年組與青年組主要語言轉向國語的趨勢。除了年齡層的差異,前文提及在眾多客語次方言中,目前四縣腔是公開場合主要腔調,從填答問卷的回應看來,兩個群組的家庭常用語言習慣以國語為主,然大埔腔族群人口少,就更容易以國語作為共同通用語,自然直接壓縮大埔腔發展的空間。之前的文獻研究中,著重觀察臺灣地區的國、閩、客等語言使用情況和語言態度,也都提及閩南語、客語的流失率危機,而本研究調查重點是觀察比較這兩個次方言的表現,再次印證客語家庭語言轉向國語的趨勢,也看到客語次方言的保存及傳承有不同程度的危機。

附件下載

摘要

獎助客家學術研究

更新日期

101 年 6 月 5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