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名稱: | 北埔姜阿新洋樓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2015-314-1-A-a-t0015 |
踏查日期: | 42685 |
文化資源種類: | 宅第 |
文化資源別稱: | 北埔洋樓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海陸:bed bu‵giong‵a+ sin‵rhong leu |
篩選理由: | 具其他歷史建築價值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經度: | 121.057763 |
緯度: | 24.699991 |
歷史沿革: | 姜阿新,字懋熙,是金廣福墾拓大隘的墾戶首姜秀鑾到北埔後的第六代後裔,也是日治時期新竹客籍傑出企業家。日明治34年(1901)出生;日大正4年(1915)畢業於北埔公學校,考入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東渡日本東京,進明治大學法科,兼修政治經濟。日昭和7年(1932)被派任北埔庄役場助役,由於姜氏事業心重,兩年後辭去助役,投入發展地方經濟事業。 姜阿新擔任過由日本政府集中茶葉工廠,所統一運作管理的 竹東茶葉株式會社董事長。台灣光復後姜阿新成立了永光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以紅茶外銷為主,主要銷往香港的怡和洋行,及日本三井株式會社,同時兼做綠茶與膨風茶。民國40年姜阿新曾經擔任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民國50年12月至民國54年3月也曾擔任新竹汽車客運公司董事長。 姜阿新洋樓自民國35年開始興建,至民國38年落成,歷時三年餘。當時,姜阿新之製茶事業如日中天,素有「茶虎」稱號;客戶遍及日本、英國,因而決定拆除老宅倉庫興建一座洋樓,既可接待外賓,又可作為舒適的住宅。 姜阿新原本要委託台北的建築師設計宅第,但獲悉族中親戚也有建築師,遂改而委託其堂侄彭玉理建築師(新竹縣竹東人),設計並負責監造,而姜阿新本人亦親自參與構思,繪製平面圖,當時參與建造之工匠、師傅均為北埔當地人。 民國50年代工業社會興起,可惜永光公司仍以舊社會經營型態,未能趕在時代前端,終導致失敗,姜氏「家道中落」洋樓被拍賣舉家遷離北埔,從此姜阿新洋樓被棄置於荒蕪的庭院中數十年,幾近塌陷。 民國83年,時任立法委員的吳東昇博士,向銀行承租下來,民國84年8月成立「金廣福文濟基金會」,開始自費維修姜阿新故宅,歷時16個月,依照原有形式、格局、建材予以修復,民國85年底完工,洋樓再現往日風華。基金會並以此為會址,開放接受民眾申請參觀古蹟;基金會宗旨為從事「保存客家文化、維護傳統古蹟、推動社區營造」等工作,致帶動北埔地區文化產業和產業文化的興起而成為台灣知名旅遊景點。 姜阿新的孫女輩,經過離鄉背井、流離顛沛,格外認真打拼事業,如今事業有成;民國101年底,偶然的機會又從銀行手中買回這棟老家,才使姜阿新洋樓「鳳還巢」物歸原主。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地方誌:北埔鄉公所,民國94年,《北埔鄉志》,第997頁至第998頁。 █文獻期刊:財團法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民國86年,《北埔光景》,第129頁至第135頁。 新竹縣文化局,民國93年,《北埔百年影像史》,第166頁至第167頁。 新竹縣文化局,民國94年11月,《北埔姜阿新故宅修復調查研究》。 北埔鄉公所,民國102年9月30日,《北埔鄉情》第51期第三版,(走過歲月風華 北埔洋樓?姜阿新故宅 鳳還巢)。 彭乾道,民國103年,《北埔茶趣》,第44頁至第45頁。 |
維修紀錄: | 1.姜阿新洋樓於民國35年開始興建,至民國38年完工。 2.民國84年立法委員吳東昇成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以姜阿新故宅作為會館,並努力將其恢復原貌,以呈現往日風華為要點,修復工程歷時16個月,於民國85年完工。 3.民國90年5月,新竹縣政府審定為縣定古蹟。 4.民國94年,新竹縣文化局委託薛琴建築師事務所,進行《北埔姜阿新故宅修復調查研究》。 |
建築狀況: | █良好□尚可□不佳□殘破荒廢棄置 |
建築特色描述: | 外觀造型是一座仿歐洲巴洛克式建築,而室內卻接近中國式與日本式風格的特殊建築,它以原木為主要裝潢的材料、樓梯轉角、壁飾木雕、或者窗櫺設計,處處俱見巧思,不時流露出軒朗、典雅的氣息。 建築體座向:以座東朝西為方位。 空間格局:主體建物大門前有車寄;一樓正廳前有日式走廊搭配凸窗;大廳左右各以四片活動式屏風隔成大廳與左右小廳;大廳後側為姜阿新夫婦臥房與書齋;左側小廳有木造日式樓梯通往二樓;右側小廳後方亦有水泥樓梯可通往二樓,水泥樓梯並貼上精緻高雅的馬賽克磁磚。二樓大廳奉祀觀音菩薩,並有精緻烏心石木製門框區隔;前有迴廊通往右方廂房與後方主臥房;二樓正後方為主臥房,是姜阿新獨子姜鳴鐸居住;二樓右側為女兒姜麗芝與女婿廖運潘居住;左側擺放山葉一號豎式鋼琴。後側走廊設有盥洗浴廁。 建築樓層數:二樓。 室內特徵:宅第室內為接近日本式風格,以木材為主要建材;屋架採耐腐蝕的樟木;屋頂板與衣櫃隔板則用杉木;臥室地板鋪台灣櫸木;門窗均使用上等台灣紅檜;樓梯扶手、二樓正廳門框則用高級的烏心石木。門窗花飾和壁飾雕刻,均由建築師彭玉理親自繪製,再請日治時期名重一時的木雕師傅雕刻製作。最特別的是,每一個門框的雕花圖案均不一樣,圖形變化多端,堪稱一大特色。 姜阿新洋樓改良自洋房式樣,建築結構:屋頂為四面落水斜屋面,以洋式人字形屋架構成,上釘屋頂板,覆蓋磚色文化瓦。 宅第建材以鋼筋混凝土及加強磚造為主,外牆用洗石子雕花裝飾;房子四周則設置天溝落水管。室內則大部分以台灣五種以上高級木材(檜木、樟木、櫸木、杉木和烏心石)為建材。 一樓大廳目前懸掛一幅姜阿新的草書墨寶,摘錄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中間段曰:「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關鍵字: | 北埔姜阿新洋樓;姜秀鑾;姜阿新;吳東昇;永光股份有限公司;新竹汽車客運公司;金廣福文教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