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客家委員會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ENGLISH
客家主題
美食
文化
語言
節慶
活動
景點
旅程
購物
開放資料集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客委會OpenAPI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OpenAPI示範應用
客家動態
關於客家雲
搜尋
:::
模糊搜尋
客家主題
全部
文化
語言
節慶
活動
景點
美食
旅程
購物
地區
全部
台北市
基隆市
新北市
宜蘭縣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澎湖縣
花蓮縣
台東縣
金門縣
連江縣
:::
屯營庄中伯公
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
屯營庄中伯公
詮釋資料識別碼:
2015-353-1-A-a-a0013
踏查日期:
42420
文化資源種類:
寺廟
文化資源別稱:
屯營伯公;屯營庄中福德祠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四縣 tunˇiangˇzong’zung’bag‵gung’
篩選理由: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經度:
120.955
緯度:
24.642
歷史沿革:
屯營庄中伯公位在員林村15鄰屯營庄中,員林活動中心對面,這是一座古老的伯公,也是屯營人最早拜的伯公,創立於清咸豐9年前後(1859),正確日期不確定。屯營庄裡的老人家都說:「懂人事時就有的伯公,前幾代就有了,至少也150 年以上(西元1850 年代)」。附近的農夫還說:他們在種田時挖到很多樟樹頭,可見這附近以前是樟木盛產地,出產樟腦油,最早的伯公樹也是榕樹和和樟樹。 福德祠正門左邊牆上掛著一面紅紙書寫加木框的詩,標題「屯營庄中福德祠」內容為:「吾神姓張名德雲,前朝廣東大埔人。隨祖來台創家業,墾地開荒設隘庄。一生忠義並篤實,捨身捨力修路橋。開山開峻興水利,灌溉良田蔭地方。不爭功來不爭利,壽享八九子孫昌。功行?滿蒙聖舉,拔薦為神到此方。為民順舌保四境,八十五載俎豆香。陰居石室庄民敬,有求有應儘皆安。多賴多信眾虔誠,尊重土地老福神。鬢髮斑白如霜雪,無尤無怨佑良民。只要汝等無枉作,知足安份財路臨。」可惜這篇詩未註明扶鸞日期,否則依八十五載即可推算年代。 早期之福德祠設立在現在涼亭的位置,以紅磚塊砌成,屋頂蓋台灣瓦。福德祠前方有一間戲館,是供做戲的演員居住的地方。日本提倡「皇民化運動」時,將福德正神藏匿於對面山上,以防被毀。 民國55年歲次丙午,地方善信見福德祠年久失修提議改建,蒙各界踴躍捐資,於當年落成。民國81年歲次壬申,廟祠重新彩繪,神木亦加鐵架支撐。民國88年福德祠前屯營道路拓寬,購買土地。民國100年歲次辛卯再次彩繪,將拜亭部份彩繪五綵繽紛,由油畫家張偉能執筆,繪出各種圖案,計有松鶴延年、趙孝救弟、棄官尋母、孝感動天、王老觀極、金風送爽、渭水訪賢、財子壽、油桐花開時。 屯營庄中福德祠供奉福德正神、三官大帝(三元、三品、三官)、神農先帝,都有雕塑金身,福德正神坐中間、原石版刻『福德正神香位』立於伯公金身後方,另有香旗一支, 原有石刻四方形伯公香爐置於其左方。三官大帝在左、其後方立「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暨列寶座」,香旗一支。神農先帝在右。 每年端午節於農曆5月5日和6日演平安戲2天,因為崇聖宮前身育化堂位在屯營,所以演戲這兩天會迎請小南埔崇聖宮恩主公及屯營地區的伯公來看戲,全庄居民來敬拜。每年農曆10月15日打新丁粄,大家來敬伯公。農曆12月14日跌聖筊決定次年爐主,聖筊最多的人便是爐主,每天要到福德祠點香奉茶。參拜戶數約200 戶,屯營庄居民初一、十五及下員林、小南埔居民逢年及過節都會來拜,可以講香火鼎盛。 伯公樹是榕樹,原為150多年(西元1850 年代)的老榕樹,後因遭龍捲風拔起倒掉,於民國81年搶救,並再種一棵榕樹於旁邊。員林守望相助巡守隊製作一面介紹伯公樹的牌匾,掛在樹上。「伯公樹」三個斗大的紅字,介紹伯公樹的由來:員林村有兩棵超過一百年的伯公樹,一棵在屯營活動中心伯公廟旁,是五種樹種盤根共生的「五色樹」。另一棵位於上坪伯公廟,是百年老樟樹。蒼勁相挺,綠蔭蓋天。兩棵伯公樹,各具特色,是我們村民口中的「雙寶」。 本株伯公樹榕樹,樹高十八公尺、胸圍五點八公尺、胸徑二點二公尺、樹冠幅一百二十平方公尺、樹齡五百年、樹型是冠型。位置在員林社區活動中心旁,認養單位是地方廟宇管理委員會。 五色樹包括有大葉雀榕、小葉黃金榕、樟樹、茄苳、山柿等五種樹盤根共生,樹幹糾結成一體,因各樹種的葉子顏色不同,五色樹因而得名。五色樹主幹是大葉雀榕,相傳已有五百年的樹齡。從建村起便立於此。十餘年前,五色樹疑因水泥地板鋪設,導致樹根病腐,各樹種相繼凋零,僅剩小葉黃金榕存活。村民不忍五色樹腐朽傾倒,熱心捐資以鋼筋、角鐵將枯木樹幹群集為砧木,並將小葉黃金榕嫁接在砧木上,象徵五色樹生命延續。 牌匾同時介紹「屯營」的名稱由來:這棵樹生長的地方叫做「屯營」,相傳清朝時期道光21年,有頭份東興莊人張思明、黃漢槐、徐嘉三、徐元觀等人帶領民兵與當地原住民廝殺,後來屯兵於此,防原住民侵擾,因而得名。 早先屯營是一片樟樹林,由張思明等人出資開墾,成為今日可以耕種的農田。榕樹旁邊一座伯公廟,附近居民都來此膜拜。如今樹旁興建一座社區活動中心,使得這棵老榕身價更高,成為「屯營」居民生活、休憩與信仰中心。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地方耆老口述:張金應/日昭和6年生(1931);賴富菊/日昭 和16年生(1941);李添順/日昭和13年生(1938)。 其他:福德祠內及外牆樂捐芳名碑記;庄中福德祠伯公詩詞。
維修紀錄:
1、 創立於清咸豐9年(1859)前後,確定日期不詳。 2、 民國55年改建成現在廟祠。 3、 民國81年彩繪廟祠、並伯公樹加鋼筋角架固定。 4、 民國88年購置廟前道路拓寬土地。 5、 民國100年彩繪廟祠,繪畫各種圖案。
建築狀況:
良好□尚可□不佳□殘破荒廢棄置
建築特色描述:
屯營庄中福德祠是傳統式建築,座北朝南,單進單開間帶平頂拜亭,平脊筒版瓦屋面。主體建築以紅磚為建材,殿內有磚造供桌一張。門前擺香爐。外牆粉刷油漆,屋頂蓋琉璃瓦。拜亭屋頂鋼筋水泥,天棚彩繪各式圖案,具有教化作用。金庫在左前方,以磚塊砌成。左右兩邊加搭鐵皮屋,左前為伯公樹-五色樹,左後為木製涼亭。 福德祠對聯有: 龕聯:橫批:福惠遍閭閶 上聯:福星南山臻壽域 下聯:德聯北極放豪光 門中:福德祠 左門:治國清官 右門:怡民熟穀 門聯:上聯:三品列天曹恩覃寶島 下聯:五榖聯阡陌福駢屯營 拜亭聯:上聯:秀聳南山四時沾吉慶 下聯:星輝北斗合境保平安 金庫聯:上聯:金伯千家獻 下聯:庫財一大收
關鍵字:
屯營;庄中伯公;庄中福德祠;屯營伯公;五色樹
摘要
建築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屯營庄中伯公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