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腦丁牌

腦丁牌標題圖片
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腦丁牌
詮釋資料識別碼:thcdc-gsan-109B003_cho0077
踏查日期:43161
文化資源種類:器物/一般器具
文化資源別稱:N/A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no‵ den′ paiˇ
篩選理由: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
創作者:N/A
提供者:王德福
關鍵字:腦丁;牌;樟腦;焗腦
簡單敘述:腦丁是指採樟焗腦的工人,日本時期樟腦成為專賣,從事探樟焗腦的工人必須有專賣局核發的「腦丁牌」才能擔任腦丁及進出山區。招雇腦丁是需配合腦灶設備及原料採伐之難易而定,多則浪費,少則影響生產工作。經過腦丁(焗腦工人)考試,拿到腦丁牌的人可以不用當兵,享有比一般的平民更好的待遇。 王德福(日昭和16年/1941)的祖父輩從新竹關西搬到南湖村,當時只能做一些雜工維生,後來到父親時便開始入山開樟焗腦,王德福也繼承父親的工作,一直從年輕做到結婚後。當時採樟的地點在部份在大甲林區南坑,也就是現在臺中市和平區的梅園、天狗部落。 王德福表示:當時的採伐工人叫「腦丁」,身上或扁擔上都要掛一只用繩子串著的四吋左右的腦丁木牌,上面寫著:「名字、林區、出張所」,不然是不可以隨便進入林區的。 多年的採樟經驗,王德福很容易就可以在大片的樟樹林間找到最好的樟樹來焗腦。他表示:樟樹有很多種,大約可分為:芳樟及本樟。芳樟有臭味,但是沒有腦砂,可以做化妝品使用。本樟有香氣,可以提煉腦砂,油份也較多。 王德福自已原本也有一張腦丁牌,後來借給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的朋友展覽時弄丟了,目前手上的這張腦丁牌是另一朋友給他的。腦丁牌是木質,長9公分、寬6.8公分、高1公分。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王德福(日昭和16年/1941)
年代:日昭和14年(1939)
文物所在地):苗栗縣大湖鄉

摘要

文物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腦丁牌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5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