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 | 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主日聚會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thcdc-gstf-108040_sld0004 |
踏查日期: | 43982 |
文化資源種類: | 民俗節慶 |
文化資源別稱: | -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go’hiungˇsii seu fi san’ xien’lu fi so‵zu‵ngid‵qi fi |
篩選理由: |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
經度: | 120.541246 |
緯度: | 22.97418 |
簡單敘述: | 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在每週日上午會進行主日聚會,其與一般基督教團體聚會的差別在於,一般基督教會是由牧師或傳道主持,一人講眾人聽,有固定聚會流程,但地方召會的聚會沒有特定主持人,是由信徒們共同講話組成整場聚會的內容。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的主日聚會主要以華語、台語進行,但當有客家群眾加入時,主日的詩歌偶爾會以客語進行。 |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 | 1.文獻資料:李銘倫,2013,〈臺灣「地方召會」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網路資料:高雄市召會/http://www2.khhchurch.org.tw,2020/06/03瀏覽。〈7月1至2日高縣各鄉鎮福音開展探訪之旅(一)〉,2011年3月14日,/http://old.khhchurch.org.tw/sql/sysWEEKPAPER/wpd_fp.asp?w=1350&d=7,2020/06/03瀏覽。 |
年代: | 民國98年起 |
保存單位: | 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 |
歷史源流: | - |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 | - |
舉行時間: | 每週日上午9:30-11:30 |
辦理週期: | 每週 |
舉辦地點: | 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 |
主辦單位名稱: | 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地方召會」是指接受倪柝聲、李常受所教導的聖經真理,並以地方為名的基督徒團體,位於高雄則稱「高雄市召會」。從民國34年二戰結束後,有幾位先到高雄市的信徒覺得該為主在高雄的道路先有禱告,民國37年11月26日開始有7、8人的禱告聚會。後來人數逐漸增加,於民國38年2月6日的主日敬拜主聚會人數已增至5、60人。後高雄召會便寫信與臺北召會的負責弟兄們請求印證,在民國38年3月開始第一次的擘餅聚會。此後,信徒們在高雄市區光明街租一間日式平房,繼續每主日擘餅敬拜主的聚集。同年,因中國政治局勢劇變,倪柝聲緊急召開同工會議,差遣李常受來到台灣盡職。在台灣的福音工作,遂於民國38年8月1日在台北正式開工,福音廣播,經過數次受浸聚會,截至民國40年6月,高雄市召會已有弟兄姊妹近600人。事奉的架構也逐漸建立。高雄市召會在民國40年10月22日,購得前金區新盛二街的土地,並在李常受職事款項的扶持下開工興建可容500人的木造會所。同時期,高雄縣也逐漸開始有分會所舉行擘餅聚會。召會採「大區小區制」,區的人數多寡各地均不相同,但區的聚會地點有的在會所中,有的在信徒家中,按各區的人數規模而定。杉林鄉召會約在民國98年成立,隸屬於「東照顧區」,舊址位於杉林區上平里山仙路104號,後搬到杉林區上平里山仙路57號現址。民國99年底高雄縣市合併後,高雄市召會在行政上也連同原高雄縣的眾召會一同合併,高雄市召會則將原「財團法人高雄市教會聚會所」更名為「財團法人高雄市召會」。 |
摘要
民俗節慶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高雄市召會山仙路會所主日聚會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