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名稱: | ?物坡圳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thcdc-gsar-108040_sld0001 |
踏查日期: | 44001 |
文化資源種類: | 建築 |
文化資源別稱: | 邦梨坡圳;梆物坡圳;大圳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bang’vud po’zun |
篩選理由: |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 |
經度: | 120.541329 |
緯度: | 22.97433 |
歷史沿革: | ?物坡圳,清乾隆40年(1775)由月眉庄人張瑞和捐出私銀300兩及圳路用地,並獲陳大英、陳吧寧與地方農民共同開築與管理。日明治36年(1903)認定為公共埤圳並登在蕃薯?廳報上,在明治39年(1906)通過申請公共埤圳?物坡組合組織及規約認可,並將荊仔寮水圳支線共同認定為公共埤圳?物坡組合。公共埤圳?物坡組合管理者為蕃薯?廳長石橋亨,並設立規約,設組合事務所於月眉庄,有管理者1名、常務委員2名、書記1名、巡圳3名。灌溉面積319.3975甲,每甲每年收水租4.5?,每年收入共有1437.289?。大正元年(1912)更改規約,設立組合會議員10名,明定月眉庄6名,新庄4名,且需要為灌溉面積50甲以上者,以所有業主選舉之。大正10年(1921)?物坡圳與圓潭子兩圳合併改稱「公共埤圳組合旗山圳」。?物坡圳在日本時代隸屬於旗山水利組合月眉監視所,戰後稱月眉監視站,民國37年改名月眉灌溉工作站,後簡稱月眉工作站,現在由高雄農田水利會月眉工作站管理。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1.文獻資料:曾國明,2003,〈日治時代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區域特色之形塑〉,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網路資料:〈公共埤圳台帳及圖面提出?件(蕃薯?廳)〉,1903年12月1日,《明治三十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追加第六卷土木工事》;〈蕃薯?廳告示第六十一號梆物坡水圳?公共埤圳認可〉,1903年7月29日,《明治三十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四十三卷文書》:〈蕃薯?廳申請公共埤圳?物坡組合組織及規約認可?件〉,1906年11月1日,《明治三十九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十八卷地方》;〈?物坡圳外一圳規約改正認可〉,1912年9月1日,《大正元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特殊第二卷殖產》,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管理系統/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index,2020/6/19瀏覽。洪秋山,〈荖濃溪、旗山溪各圳〉/https://theme.coa.gov.tw/upload/files/storyboard/236/48.pdf,頁173,2020/6/19瀏覽。鼓山招魂碑文,1905,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4_001_0000006940&lang=chn,2020/6/19瀏覽。3.其他:高雄農田水利會旗山區灌溉區域圖、高雄農田水利會月眉工作站區域圖及灌溉系統圖、灌溉區域圖(以上收藏於高雄農田水利會月眉工作站),臺灣高雄農田水利會公告(張貼於各處公佈欄)。 |
維修紀錄: | - |
建築狀況: | 良好 |
建築特色描述: | 「?物坡圳」為杉林客家聚落最主要的水圳,又名邦梨坡圳、梆物坡圳,類似音而字相異的名稱眾多,在地人都稱其為「大圳」(客語tai zun)。取源於楠梓仙溪,莿仔寮圳也屬於其支線,流經楠梓仙溪中游東岸的新庄、上平、月眉、月美,在高雄市農田水利會月眉工作站以北,主要行經山仙路西側;月眉工作站以南,則行山仙路東側。圳路長度為7310公尺,主要為混凝土圳道,在日本時代灌流水田面積有210甲,灌流所有面積達718公頃。?物坡圳在新庄國小後面一段曾因河水改道,難以再有力灌流,而採用「倒虹吸工」方式引水,較為特殊。?物坡圳主要用以灌溉農田,早年居民會利用水圳洗衣,也會在水圳裡洗澡、玩水,摘採水圳長出的小芋頭、蕹菜(客語vung coi,空心菜)及捕捉魚來吃,不知何年開始,為讓汽車經過,水圳逐漸被混凝土和柏油路填蓋,水圳邊坡也築起混凝土護欄。雨量過低時,農田水利會會採輪流灌溉,並公告日期,以確保月眉站其他埤圳用水,與下游灌溉使用。?物坡圳因屬杉林大圳,分成幹線組與莿仔寮支線組,幹線組包含小份小組、新庄小組、月眉農場小組、上平主給三(幹線、南河路交會處水門)、清水主給五(郵局對面水門下游)、月眉小組、月美小組。若供水4日,此期間會再分配幹線組與莿仔寮支線組的時間,例如各2日,或者幹線3日支線1日。 |
關鍵字: | 杉林;水圳;?物坡圳;邦梨坡圳;梆物坡圳;大圳;倒虹吸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