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名稱: | 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thcdc-gsar-108040_sld0017 |
踏查日期: | 43991 |
文化資源種類: | 建築 |
文化資源別稱: | -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ziin’fug‵san’sa fug‵vunˇgau zung’xim’ |
篩選理由: | 具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
經度: | 120.564564 |
緯度: | 23.004252 |
歷史沿革: | 台灣第一位被教廷詔選為樞機主教的單國璽,為解決許多社會上倫理與道德問題,和照顧弱勢的需要,且為了能均衡台灣南北部資源的分佈,希望將多功能活動中心、天主教文物歷史館、安老院、育幼院與修道院集中一處,故選在高雄市杉林區一座100多公尺高的小山上,以紀念福音中「真福八端」的用意,將小山命名為真福山,並建置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自民國81年開始籌劃,單樞機常南北奔波募款,前後長達20年。在千禧年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降福,獲得50萬美元(約新臺幣1700多萬元),佛光山星雲大師捐510萬元,單國璽也將自己獲頒的總統文化獎獎金100萬元捐出。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於民國92年破土,民國95年動工興建,卻因珍珠颱風將通往真福山的杉林大橋沖斷,工程延宕停擺1年多後才又施工,最後於民國99年完成社福文教中心第一期工程及周邊的9.8公頃園區。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1.訪談口述:楊莨程/民國55年生。2.網路資料: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http://www.mtbeatitude.org.tw/,2020/6/8瀏覽。 |
維修紀錄: | 1.民國92年3月8日破土2.民國95年3月25日動工,7月4日遇珍珠颱風將杉林大橋沖斷,工程停擺3.民國96年11月22日復工4.民國99年12月11日開幕啟用 |
建築狀況: | 良好 |
建築特色描述: | 真福山是羅馬教廷在全球推動興建的第49個社福園區,總共佔地28公頃,距離南橫公路僅10公里,群山環抱,河谷相伴。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有一方、一圓的二層樓鋼筋混凝土灰色建築,皆坐南朝北,方形主體建築是各式活動與餐飲、住宿空間的活動中心,圓形建築則是大教堂。建築設計參考歐洲城堡風格,於教堂旁設有鐘樓,且承接法國廊香教堂的概念,設置大小聖堂。而在極簡風格的環保建築中,除真福堂外,還有住宿的各式套房及餐廳、4間小型會議室、2間中型會議室、1間國際會議廳。室內有長廊、會堂與單國璽樞機主教文物館,文物館內設置有台灣第一位被教廷詔選樞機主教的生平事蹟、用物衣著與中華民國一等景勳章等各項榮耀文物;長廊掛有8幅八福真端的牌匾,真福堂內亦掛了8盞八福真端的宣紙燈。露天園區包含有1、露德聖母巖:放置1尊來自法國露德鎮的聖母聖像(據說曾於1858年顯現18次並經過4年審視後,教廷才將此聖母指引泉水的事蹟正式載錄)置於聖母洞內,洞內尚有1塊與米開朗基羅大衛像同材質的白雲石;2、天然生態園區:除了竹林成海之外,園區以自然工法打造草皮、磐石、步道、生態池,廣植帶有天主教意涵的百合與玫瑰,還特地種植附近茂林地區常見的紫斑蝶幼蟲食植──盤龍木及鐵刀木、鳳凰木和馬纓丹等,努力規劃作為自然體驗教育的場域,以有機種植讓更多人認識自然植物。 |
關鍵字: | 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單國璽;天主教;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