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 | 大南澳天祝宮媽祖誕辰發紅粄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2015-270-2-H2-c-a057 |
踏查日期: | 42486 |
文化資源種類: | 信仰 > 祭典 |
文化資源別稱: | 大南澳海岸麗媽祖誕辰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N/A |
篩選理由: | 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
經度: | N/A |
緯度: | N/A |
簡單敘述: | N/A |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 | N/A |
年代: | N/A |
保存單位: | N/A |
歷史源流: | 天祝宮位址在海岸路68 號,主祀天上聖母,左側神龕供奉觀世音菩薩、右側神龕供奉福德正神。1990 年(民國79 年)6 月20 日,林李貴香隨同觀光團到湄洲島朝拜天上聖母,是年農曆9 月20 日,林李貴香在睡夢中得到聖母指示,要她至走永灣撿拾一根3 丈6 尺的原木,用以雕裝聖母金身,以及千里眼、順風耳,當她到走永灣時,果見海面上有一批木材,其中一根特別長,聖母再度指示:不得讓該木材落入他人手中,而且不得轉售或作其他用途。後來,林李貴香取得丈夫的信任,準備划船、用起重機去推木材上岸,當她們到達走永灣時,發現木材已流到岸邊附近,於是用起重機準備撈起它,拉到半空中時,林李貴香看見天空中似有聖影幫忙,終將木材搬到岸上。 爾後,因經費不足,木材擱置數月,期間林李貴香還致電北港朝天宮,但該宮人員獲悉前來檢示木材,判定材質不適合用以雕塑神明金身之後,便匆匆離去。林李貴香另與宜蘭市金官繡莊聯絡,金官繡莊答應賒帳代為雕裝金身。同年12 月15 日,林李貴香又得到聖母指示需雕塑裝站立金身,翌日,當她正煩惱木材運送問題,甫一出門,便有人上前問她:是否要運送木材到宜蘭市。 木材終於順利運到金官繡莊,經建定後為桂蘭樹,雖非一般雕裝神像常用的檜木,但是據說比檜木更持久不腐朽。於是雕刻師以草圖為本,正式為聖母雕裝站立的形體,身長7 尺2 寸,另外,千里眼、順風耳各5 尺2 寸。此事被記者披露之後,同日有基隆天后宮主任委員張來發等數人,至該地探訪,讚許該天上聖母威靈顯赫,撫慰並鼓勵林李貴香代為完成聖母意旨,至於雕裝金身的工資問題,由他們代為籌募。 1992 年(民國81 年),林李貴香宣稱受湄洲媽祖感應後極力奔走下,以及信徒相繼的協助下,完成站姿聖母的金身,草創該宮,同年5 月初7 為神明金身舉行開光點眼儀式;初8 遶境;初9 舉行晉殿安座大典。1993 年(民國82 年)農曆3 月20 日,為該宮首次例祭日,為天上聖母舉行祝壽慶典並出巡遶境蘇澳、南澳。之後,每年媽祖誕辰天祝宮會進行發紅粄的祈福活動。 |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 | (宜蘭縣蘇澳鎮公所,《蘇澳鎮誌》,〈宗教篇〉729頁) |
舉行時間: | 農曆3月20日 |
辦理週期: | 每年 |
舉辦地點: | 大南澳天祝宮 |
主辦單位名稱: | 天祝宮管理委員會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N/A |
摘要
民俗節慶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大南澳天祝宮媽祖誕辰發紅粄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