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池上玉清宮玉皇上帝

池上玉清宮玉皇上帝標題圖片
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池上玉清宮玉皇上帝
詮釋資料識別碼:2015-958-2-H2-c-c0015
踏查日期:42456
文化資源種類:信仰 > 諸神
文化資源別稱:N/A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N/A
篩選理由: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
經度:N/A
緯度:N/A
簡單敘述:N/A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N/A
年代:N/A
保存單位:N/A
歷史源流:玉清宮創建於1948年,篤信玉皇大帝的信徒蔡連福,有感於二次大戰期間,池上屢遭盟機轟炸,情勢危急時村民常呼「天公祖」(玉皇大帝)以求庇佑,屢驗不爽,仍倡議建廟,最先是向玉皇大帝祈求香火,暫時搭建木架鐵皮屋充作臨時廟亭,供村民膜拜。1953年地方人士鑒於廟亭簡陋,不足以承載百年香火,於是在蔡連福、林興順、何阿坤、林德喜、傅友祥、溫銀波、梁火照、杜錦枝、鄭仁會、徐阿源、黃生發等熱心信士倡議集資建廟,並由林興順捐地,建造一座磚砌瓦頂鴟尾平房廟宇,計正殿及左右側殿共三間,並恭塑玉皇大帝及左右二監金身三尊供信徒膜拜,定廟名為天公壇,後易名為玉皇宮,1972年再正名為玉清宮。1983年主任委員黃四川等倡議重建,全鄉信徒組成重建委員會,歷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完成富麗堂皇的新廟堂,1990年11月17日安龍謝土,並於1991年11月間舉行「祈安慶成建醮大典」。 玉清宮「天公」立祀的初期,信仰的模式主要以「信徒各自膜拜」為主,祭祀組織形成的正確時間已無可考,但最晚應在民國四十二年之前,初期由信徒組成「天公會」選出頭家、爐主,在農曆正月初九日舉行祭典並共同管理廟務。這種形式一直維持到民國六十年代,始有「寺廟管理委員會」的產生,祭祀組織與廟務管理的「分工機制」,遂成為一個定例。 一樓正殿,正龕奉祀關聖帝君,左右陪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左龕供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右龕供祀觀世音菩薩、地母娘娘。後因恐怕信徒誤認為本廟是「帝君廟」,民國89年底,增設玉皇大帝安鎮正位。二樓為凌霄寶殿,正龕供奉玉皇大帝,帝前有左右二監侍立,左龕供奉北斗星君,右龕供奉南斗星君。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地方誌(趙川明,《日出台東東海岸文化景觀》,196頁)
舉行時間:農曆1月9日
辦理週期:每年
舉辦地點:臺東縣池上鄉
主辦單位名稱:玉清宮管理委員會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N/A

摘要

民俗節慶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池上玉清宮玉皇上帝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