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 | 草湖玉尊宮正月初九天公生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2015-269-2-H3-c-a008 |
踏查日期: | 42416 |
文化資源種類: | 節慶 > 拜天公 |
文化資源別稱: | 草湖天宮廟初九天公生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N/A |
篩選理由: | 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
經度: | N/A |
緯度: | N/A |
簡單敘述: | N/A |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 | N/A |
年代: | N/A |
保存單位: | N/A |
歷史源流: | 據草湖玉尊宮廟史記載: 追溯自民國32年(西元1943年),適逢日本時代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葉,戰爭轉趨激烈,當時三星鄉行健村村民為祈神默佑,組織神明會,共同雕塑天公聖像,於10月25日開光奉祀,並為逃避盟軍轟炸,疏散於草湖山,因神恩浩蕩,應感鄰近村民,經眾議乃於34年4月6日擇現在宮址,搭建草葦為頂,土塊圍牆的簡陋神殿,以為村民化險為夷精神寄託之所。未久台灣光復,草葦神殿雖經數次颱風、地震之摧殘,仍境民崇信天公之心,隨之廣大日增。時由平地至草湖山仍僅一羊腸小徑,於38年(西元1949年)在信眾集結下的義工,將羊腸小徑開闢為卡車道路,並改建本殿,始有初具宮廟雛形之「玉尊宮」。數年間,由於經濟穩定,民眾富足安康,加於神威顯赫佑感萬民,諸信眾乃於53年(西元1946年)重建現在之廟殿,並增建偏殿及地下室,於正殿奉祀玉皇大帝、玉靈太子,於偏殿奉祀玄天上帝、三官大帝、東華帝君、瑤池金母、九天玄女、三奶夫人、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保生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太乙救苦天尊等諸仙神。威靈顯赫、澤被眾信,諸方大德絡繹於途,香煙裊繞、氤氳不散,蔚為蘭陽地區信仰中心之一。 冬山鄉的草湖玉尊宮是宜蘭地區重要的天公廟,但是絕大部份的三星民眾都稱之為「草湖天公廟」,草湖天公廟發跡地在三星鄉行健村的廣洲仔聚落,最早是由先民從草嶺天公廟「割香」(以香灰分靈而來)請來的,並由蕭大魚、張石頭、蔡新丁、曾重仁、姚阿福、陳水、黃阿波、黃添丁、李阿火、陳樹玉等12人共同出資到羅東請雕刻師傅雕一尊玉皇大帝神像,每年天公生(正月初九)時,大家會聚在一起吃飯,並每年農曆12月25日再以「擲筊」的方式選出當年的爐主,然後再將天公請回家祭拜。 此外,根據三星鄉大隱村的陳榮松先生表示: 草湖天公廟所祭祀的天公,最早是他們家祭拜的家神,陳家是來自苗栗的客家人,最早從苗栗到行健村十九結定居,有一日,天公叫他們搬家,家人雖不明所以,但還是聽從天公的指示搬家,搬到阿里史八個月後,大水就把十九結的老屋沖走了,自此家人非常相信天公,是天公救了陳姓家族的所有人。十九結的天公早期是由十二戶輪流請回家祭拜,但有一日天公遶境到草湖天公廟現址,就說要在此建廟,就由陳家草創草寮安奉,逐漸擴大規模,才有今日。 關於草湖天公廟的歷史有許多不同的傳說,在日本時代的時候天公廟都是由12個信徒每年以擲筊選出當年的爐主之後,並將神明請回家祀奉,光復之後,才在神明的指示下在現址興建廟宇,因為非常靈驗所以香火日漸興旺,成了宜蘭地區重要的天公廟。每年農曆過年都會吸引許多人上山來拜拜,廟方也會煮平安糜給信眾們食用。 |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 | 地方誌(李盛沐,《宜蘭縣三星鄉客家聚落生活環境資源調查研究案》,191頁) 其他(三星鄉圖書館(三星數位典藏計畫)http://kavalan.niu.edu.tw) |
舉行時間: | 農曆1月9日 |
辦理週期: | 每年 |
舉辦地點: | 冬山鄉草湖玉尊宮 |
主辦單位名稱: | 冬山鄉草湖玉尊宮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N/A |
摘要
民俗節慶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草湖玉尊宮正月初九天公生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