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名稱: | 傅明光做泥水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thcdc-gsat-109B005_abc1007 |
踏查日期: | 43285 |
文化資源種類: | 藝術與技術/工藝技術 |
文化資源別稱: | 傅明光瓦作匠師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海陸:fuˇ min gong‵ zoˇ nai shui′ |
篩選理由: | 具有藝術價值。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簡單敘述: | 傅明光,日昭和15年(1940)出生於員崠。因出生於農業時代,身為長子的他,國小四年級開始照顧弟妹和做家務。國小五年級,開始立志長大後要當泥水匠,並向稱為外公的彭海老司阜表明想跟隨其下學習泥水技能,而彭海司阜也應允,等他長大一定教他。國小剛畢業,傅明光隨即去找彭海司阜,但彭海司阜表示他個子太小,還不適合去蓋房子,所以,他跟隨鄰居邱秀松學做疊磚。爾後又經人介紹,到住家附近磚窯廠做了2年,當時由黎清水師傅指導他做磚、做瓦技巧。16歲,彭海司阜正式收他為徒,但僅維持半年師徒關係,彭海司阜便辭世,轉而由他的兒子林阿坤傳藝於他。自接觸建築業起,身邊不乏各方師父傳藝予他,除了不期而遇的機緣外,傅明光司阜的學習能力也很強,他也說:師傅教,自己的「目水」(眼力)也要好。意即,應變能力也要好。23歲退伍後,以建蓋加強磚造樓屋建築業為主,至民國98年止。期間持覽過廟宇修繕,而開始學習剪粘、廟宇彩繪、三川脊等工法,並於民國89年開始進入古蹟修復的領域至今。 |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 | 家戶受訪者口述:傅明光/日昭和15年(1940) 其他:王淑慧、江志康,〈130~104年度客家老師傅技藝保存計畫-傅明光〉 |
歷史源流: | 傅明光師傅述:農家子弟出生的他,在8個兄弟姊妹排行中,身為長子,國小四年級開始接手家裡所有家務,和照顧弟妹的責任。當時堂哥的外公,他也跟隨稱呼外公的彭海,是一名蓋房子的老司阜,因緣際會,讓他有機會與彭海司接觸和認識,他很喜歡彭海司,於是兒言兒語的,說:我長大後要跟著外公學蓋房子! 從那時起,傅明光以當泥水匠為長大後的志向,國小畢業,雖然未能隨即跟隨彭海司阜,卻也順著自己的夢想一步步前進,不久,順利的達成蓋房子的夢想,學習過程雖然辛苦,卻也甘之如飴,而隨著時代變遷,房屋以加強磚造建築為主,但早期學習的夥房屋建築技能,卻奠定了他日後古蹟修復的穩固基礎,成為當代傳統工藝匠師。 |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 | 家戶受訪者口述:傅明光/日昭和15年(1940) 其他:王淑慧、江志康,〈130~104年度客家老師傅技藝保存計畫-傅明光〉 |
保存技術價值與特徵: | 傅明光傳統夥房屋建築,從定方位、基礎、打樁、立面牆製作,直到棟樑、屋瓦、剪黏工程,甚至近代加強磚樓屋建築,均可一手包辦,其因自幼接觸建築業的一路,結識多位以友相待的良師益友。所學如下:14歲在邱秀松磚窯廠3個月,學會製磚,讓他日後起屋時懂得該如何選磚材,其後進入甘木生的瓦窯廠2年,由黎清水傳授製瓦的技能,雖然他年紀輕,個子又小,可是學習能力好,對於製磚、製瓦、入窯、火侯掌控,甚至學會拱窯,因此,不到2年時間,其技術已被認可為師傅級了。16歲,正式拜彭海為師,半年後因為彭海辭世,由其子林阿坤接續傳藝。雖然跟隨彭海僅有半年時間,但許多口訣,如廟宇、夥房屋尺寸、興建工序等,彭海司完全不藏私地傳授予他。爾後跟隨林阿坤所學的亦是傳統建築,民國40年代仍有不少竹編牆,因而學習如何剖竹篾砌竹編牆。學徒期間,認識詹德貴木匠司,雖然他本身是一位木匠師,詹司阜因前來學泥水技能,而與他相識,詹司阜教他如彈墨、屋坡分水計算等技巧。3年4個月出師後,林阿坤開始傳授「掛書」(堪輿術)的相關知識,同時,因為工作而認識了地理師朱開邦,在合作的過程中,朱開邦傳授更多堪輿絕學予他。民國53年,與徐維華合作興建中央市場工程,徐維華(阿維司)傳授洗石子和拉線的建築工法。當時,傅司阜有一位遠親名為余合鑑,在竹東經營新東興建材行,兩方因為遠親關係,傅明光接下軟橋伯公廟的興修後,所有建材、工具都會向余合鑑承購,也因此,余先生指導傅明光廟宇彩繪與燕尾製作,此時認識正在上坪廣惠宮施工的林桃司,林桃司教他如何製作三川脊。而朱朝鳳與林阿坤交情甚好,林阿坤在接下廟宇剪黏工程中,由朱朝鳳指導,林阿坤再傳藝予傅明光。 |
保存者技術學習簡: | 傅明光,日昭和15年(1940)出生於員崠,21歲與羅瑞蝦結成連理,婚後育有1子3女。因承攬工程關係,經常在竹東境內搬遷居所。據其述,因出生於農業時代,家境並不寬裕,家裡雖然耕種茶園,但繳了稅收和工錢後,所剩無幾,身為長子的他,必須幫忙照顧弟妹,國小四年級開始,每天早上起床後要趕緊做早飯,然後揹著弟弟、妹妹到茶園交給爸、媽,他才去學校上課。國小五年級,他立志長大後要當泥水匠,並向彭海老司阜表明想跟隨其下學習泥水技能,而彭海司阜也應允,等他長大一定教他。國小畢業,他隨即去找彭海司阜,但彭司阜說他個子還太小,還不適合跟著去蓋房子,所以他跟隨鄰居邱秀松學做疊磚3個月。爾後又經人介紹,父親陪著他到住家附近甘木生的磚窯廠工作,在磚窯廠由黎清水師傅指導他做磚、做瓦,為期2年。16歲,彭海司阜正式收他為徒,但僅維持半年師徒關係,彭海司阜便辭世,轉而由他的兒子林阿坤傳藝於他。自接觸建築業起,身邊不乏各方師父傳藝予他,除了不期而遇的機緣外,傅明光司阜的學習能力也很強,他也說:師傅教,自己的「目水」(眼力)也要好。意即,應變能力也要好。23歲退伍後,以建蓋加強磚造樓屋建築業為主,至民國98年止。期間持覽過廟宇修繕,而開始學習剪粘、廟宇彩繪、三川脊等工法。期間於民國89年開始進入古蹟修復的領域至今。 |
年代: | - |
保存狀態: | - |
保存單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