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阿金姐鹵梅仔

阿金姐鹵梅仔標題圖片
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阿金姐鹵梅仔
詮釋資料識別碼:thcdc-gsat-109B005_abc1012
踏查日期:43305
文化資源種類:藝術與技術/生活技藝
文化資源別稱:阿金姐工作坊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海陸:a? gim‵ ze lu‵ moi er
篩選理由: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簡單敘述:康阿金述,「鹵梅仔」(醃梅子)的手藝,是阿婆宋林妹傳給婆婆范吳龍妹,爾後,婆婆再傳給她的家傳技藝。古早製作的醃梅子,以鹽(鹹)作為防腐劑,因為鹽份含量太高,看著全家大小都愛吃的梅子,擔心重鹹對健康會有影響,於是將鹽量減少和添加適量糖份,製作完成的梅子,依然可以泡梅子茶和當開胃菜,更適合直接當零食食用。一日,嚐到卓蘭的脆梅,發現脆梅的口感也不錯,於是開始尋求脆梅的製作法,凡到家裡拜訪的親友,嚐過她的手藝者,均讚不絕口。經親友的建議,她開始了製做紫蘇梅的事業,並且她細算後,發覺賣紫蘇梅的利潤,果然比店內賣米利潤更好,於是,她更為專心製作梅子,從一開始100斤一下子就銷售一空,逐年加倍製作……。「阿金姐」的名號也於當時開始響亮。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家戶受訪者口述:康阿金/民國42年生
歷史源流:康阿金述,「鹵梅仔」(醃梅子)的手藝是阿婆宋林妹傳給婆婆范吳龍妹,爾後,婆婆再傳給她的家傳技藝。 家中流傳的故事:日本時代,公公曾被調去南洋當軍伕,當阿婆聽說去南洋容易腸胃不適和感染瘧疾,聽說梅子對腸胃好,於是,阿婆在公公即將出發前,趕緊準備了一些開胃的醃梅子,並將梅子曬乾,且將果核去除,盡可能的增加攜帶的量,也便於公公隨身攜帶食用,所幸戰爭不久後結束,而公公也健健康康,平安的歸來。原本就喜愛吃梅子的他們,此後,對醃梅子更是情有獨鍾。 古早製作的醃梅子,以鹽(鹹)作為防腐劑,醃漬後曬乾製成梅仔乾,康阿金接承技藝後,看著全家大小都愛吃的梅子,因為鹽份含量太高,擔心重鹹對健康會有影響,於是,她開始調整其製作法,將鹽量減少和添加適量糖份,製作完成的梅子,依然可以泡梅子茶和當開胃菜,更適合直接當零食食用。 一次,鄰居送來卓蘭的脆梅,她發現脆梅的口感也不錯,於是,開始尋求脆梅的製作法,製作完成,凡到家裡拜訪的親友,嚐過她的手藝者,均讚不絕口,此後,只要開口說想吃的,她都會一一記住,隔年梅子季來臨,她就會專程製作贈予,也因此製作量逐年增加,但沒開口索討的就吃不到,親友見此狀,便建議她乾脆多做點擺在店內販賣,如此一來,就不會造成她的困擾和負擔,想品味隨時可到店內購買。 聽從親友的建議,她開始了製做紫蘇梅的事業,並且她細算後,發覺賣紫蘇梅的利潤,果然比賣米好,於是,她更為專心製作梅子,從一開始100斤一下子就銷售一空,隔年加倍製作……到現在是一年2萬斤。「阿金姐」的名號也於當時開始響亮。 民國80年間,康阿金進入農業產銷班,因為需求量大,阿金姐和農民以契作方式取得食材,且她給的價格絕對是保障價格,意思就是收購價絕對比市面的價格高,從初產到農產季結束價格均一。最後,她加入了里仁有機商店的銷售通路,配合里仁做農藥殘留的檢驗。為了食品安全,她除了對食材栽種期藥劑和化肥的嚴格把關外,製作完成的成品,再送到衛生局做大腸桿菌、鹽度、糖度的重重檢驗。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家戶受訪者口述:康阿金/民國42年生
保存技術價值與特徵:傳統醃漬紫蘇梅的紫蘇都是經過日曬直接使用,阿金姐則改變其作法,將紫蘇洗淨後陰乾→搓鹽→浸泡酸梅汁兩天,再熬煮成濃縮汁備用。紫蘇梅子製作食材:1斤梅子1兩鹽(20%) 1. 以鹽搓青梅作殺青,並可去除梅子表面絨毛和澀味。如製作脆梅則是洗淨和敲開,泡水12小時,每2小時翻一次,脫水,泡糖(1斤/12兩糖)。2. 第一道白砂糖醃漬,時間約5~7天。3. 第二道醃漬白砂糖,撈起梅子換桶,亦須醃漬5~7天。4. 第三道醃漬白砂糖,撈起梅子換桶,此後即可不須再換桶,直接靜置待裝罐製成品,且越久越好,此即為梅胚。5. 將醃漬完成的梅胚入罐,加入紫蘇濃縮汁,即完成紫蘇梅製作。
保存者技術學習簡:康阿金,民國42年生(1953),桃園市閩南人,24歲嫁來竹東客家庄,當時婆家經營米店,所以她除了幫忙照顧米店生意,並利用時間接繡學號的工作,早上還兼賣早餐。婚後育有1子2女。民國66年,康阿金剛嫁入夫家時,因為家裏正經營著米店,閒不下的個性,她在幫忙顧店的同時,利用空檔,接下繡學號的工作,後來又兼著賣早餐,而每年在清明節後的梅子季,就幫忙婆婆醃梅子。婚前對醃漬一竅不通的她,婚後隨的婆婆學習客家庄醃漬品製作,為了全家人愛吃的紫蘇梅,以健康、安心食用為出發點改變其製作法,爾後舉凡到他們家拜訪,並嚐過其製作者,無不讚賞有加,也因此啟動了她的製梅事業。民國80年起,從自家店面的少量製作販賣,並推動少鹽的健康概念,將傳統醃漬品轉換為家傳事業後,因考量永續經營,而將單純的紫蘇梅衍生出更多系列產品。並延伸食材取得觀念,進而影響農民栽種法,大力推動無毒農作的生產。阿金姐述:以善念為出發點,心存感激,有善念,老天爺不會斷你的路,老天爺一定會賞一口飯給你吃!阿金姐除了保住傳統產業,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嘗試傳統美食新吃法,並延伸和創新產品,堅持以善念推動傳統美食,亦推動無毒的健康食品,更希望將故鄉的美味推向國際化。
年代:-
保存狀態:-
保存單位):-

摘要

藝術與技術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阿金姐鹵梅仔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