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名稱: | 邱文山做客家擂茶 |
詮釋資料識別碼: | 108040c-367-001-151 |
踏查日期: | 43844 |
文化資源種類: | 生活技藝 |
文化資源別稱: | - |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 | 四縣/hiu′venˇsan′zo ha‵ga′luiˇcaˇ |
篩選理由: | 所傳遞之知識、價值觀、起源遷徙敘事、歷史、規範等內容,具文化意義並具一定之完整性。 |
簡單敘述: | 邱文山表示,他於民國91年以「月台茶棧」創業時,勝興附近已經有很多家擂茶店了,為了區隔巿場,所以他必須推出不一樣的產品,才能突破重圍。剛好他遇到一個姓葉的中醫師,幾經詢問,才發現原來擂茶又叫「三生茶」或「三生湯」主要是由生米、生茶、生薑組成的,而且早期在原鄉被發明出來時,味道竟然不是甜的,反而有鹹有辣,其中鹹擂茶,甚至會用剩飯菜來做,口味十分多樣,他聽著聽著,便不覺手癢起來,並試著把薑、香菜、紅蔥等材料放入擂缽,沒想到一試成功,其中加了黑糖和生薑的辣味擂茶深受歡迎,尤其在冷冷的冬天,喝一碗辣味擂茶,還能抗寒,並帶來滿滿活潑朝氣,成了台灣擂茶族中,極具三義特色的一道飲品。 |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 | 地方耆老口述:邱文山/57年生 |
歷史源流: | 擂茶是一種用擂缽和擂棒將花生、芝麻和茶葉等材料經過仔細研磨成泥後,沖水加糖或鹽調味而成的一種茶飲,這種茶,因為香氣四溢、營養豐富,又具保健、飽肚等功能,所以成為極佳的待客飲料,舉凡婚嫁喜慶或好友來訪,熱情的東家,都會準備各種縠豆擂在一起和朋友共飲,這種習俗尤以江西、廣東、福建等客家地區最為流行,所以又被稱為客家擂茶。 台灣的客家擂茶以新竹北埔為發源地,許多客家鄉鎮的觀光區為了吸引遊客,也紛紛引進擂茶diy的活動。於90年代初期興起的台灣舊山線鐵道文化觀光區也不例外,紛紛引進這種飲食方式,使當地一時多了好多擂茶店。 北埔一帶推出的擂茶,主要以綠茶、花生、黑白芝麻、葵花子、南瓜子等堅果為底材,擂好後再加糖調味,喝的時候再抓一把玄米,又香又濃又甜的口味,成了國人對擂茶的最主要想像。但勝興月台茶棧老闆邱文山卻從中醫和史籍入手,勇敢地把薑、蝦米、香菜等材料研入缽中,成功研製出推出二款別具心裁的辣味及鹹味擂茶,推出後還造成一股風潮,頗受消費者歡迎。 |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 | 地方耆老口述:邱文山/民國57年生 |
保存技術價值與特徵: | 擂茶的製法十分簡單,首先必須準備一個擂缽,一只擂棒(一般以芭藥樹的枝幹為佳),再把想要擂磨的食材放入擂缽中細研成泥,中間再加糖或鹽等調味,最後再以熱水沖開調勻即成,又因為剛做好的擂茶茶湯滾燙,貼心的主人便會在上面撒一些玄米,漂浮其上,示意客人慢慢食用,以免燙傷。傳統擂茶對材料並沒有特別限制,舉凡當季的各種穀物、豆類,例如花生、芝麻、葵瓜子、薏仁、蕎麥,其他如薑、紅蔥頭、香菜等家常配菜也都可入缽,唯一不可少的就是茶葉。而現在擂茶店內的擂茶配料,多半經過店家精心調配,材料已漸趨固定。邱文山說,以他家的甜味擂茶為例,就包括花生、薏仁;葵仁、蕎麥、黑白芝麻及綠茶,而辣味擂茶,則會加入薑和紅糖,至於鹹味擂茶,則是該店的私房美食,裡面加了香菇、蝦米、香菜及芹菜外,還必須用特別熬製的高湯來沖製,喝起來更加飽暖,讓人回味無窮。 |
保存者技術學習簡: | 1. 民國91年成立月台茶棧,推出辣味、甜味等擂茶。2. 民國100年推出擂茶冰沙。 |
年代: | - |
保存狀態: | - |
保存單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