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客家委員會 客家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彭榮進做箍桶

文化
資料來源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

文化資源名稱:彭榮進做箍桶
詮釋資料識別碼:thcdc-gsat-109B005_abc1002
踏查日期:43278
文化資源種類:藝術與技術/工藝技術
文化資源別稱:彭榮進做洗身桶;檜木桶
文化資源客語拼音:海陸:pang rhung zinˇ zoˇ kieu‵ tung′
篩選理由: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簡單敘述:彭榮進,民國39年出生,早年因為家裡經營箍桶店,自幼跟隨長輩,耳濡目染下習得父親技能。15、16歲,便可以獨自完成一個水桶,且,他一天的產量是5個,所以父親特別看重他,只要他一有空,就會留在家裡幫忙做箍桶。民國60年代,開始出現許多的塑膠製品,木製箍桶漸漸被取而代之,生意開始下滑,而彭榮進也因為成家,而尋找其他穩定收入的工作,不過,他並未放棄父傳技藝,小型器皿被取代,但大型的「洗身桶」(檜木浴盆)是無法取代的,他以兼職方式延續父親的好手藝。
簡單敘述資料來源:家戶受訪者口述:彭榮進/民國39年生
歷史源流:受訪者彭榮進述,父親彭文基,日大正13年(1924)出生於北埔鄉,年幼時隨阿公舉家遷移竹東,即現址定居。當時房屋為泥磚造2樓式街屋,1樓出租給一位專門做箍桶的楊師傅使用,年約11歲的父親,因為好奇心重,每天跟著楊師傅看他做箍桶、賣箍桶,就這樣,耳濡目染下習其技能。 約民國34年,楊師傅搬走了,當時外面工作不好找,彭文基便想,那他也來做箍桶生意好了,沒想到一試便上手,此後,連同伯父和叔父也在店裡幫忙,箍桶產品有:飯甑、米楻、洗身桶、水桶、尿桶、豬兜、秧盆、籠床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生活器具,另外,他們附加製做祭祀用豬羊架,所以家裡每個人都非常忙碌,隨著他們孩子一個個出生長大,彭榮進因為不愛關在書房裡,每天下課後或放假就待在店裡,雖然沒有動手做,卻也因濡目染下習得父親的箍桶技能,他在15、16歲,便可以獨自完成一個水桶,且,他一天的產量是5個,父親發現他學習力很好,常發給他零用金獎勵他,就這麼,彭榮進一路開始製做箍桶。 民國50年代,是竹東最繁榮的年代,周邊八個鄉鎮必定到竹東來消費,可說是經濟巔峰期,當時街上雖然有許多做箍桶的商店,不過他們家又因地緣關係,距離公車站近,所以他們的生意是格外忙碌。 民國60年代,開始出現許多的塑膠製品,木製箍桶漸漸被取而代之,生意開始下滑,而彭榮進也因為成家,必須要有其他穩定的工作,雖然如此,他並未放棄父傳技藝,小型器皿被取代,但大型的「洗身桶」(檜木浴盆),是無法取代的,尤其是冬季寒流期,當檜木浴盆注入熱水使其檜木精油釋出,一天的疲勞後,浸浴在檜木桶裡,全身瞬間得以放鬆,分外舒坦。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家戶受訪者口述:彭榮進/民國39年生
保存技術價值與特徵:「箍桶」即以片木組合成桶狀,再於其外勞勞箍住。彭榮進的箍桶以檜木為主,其製程如下:1. 取材:選購原木後,裁切所需厚度,再進行裁切為長條木板和所需長度,每個木桶桶身片數無一定數量。2. 計算木邊斜角度:桶邊為圓弧狀,因此,每一片木板依桶徑大小計算出它每一片長邊的「退水」(斜角)和合角度與總和數,此步驟為木片密合度的關鍵,而每片木板亦須上寬下窄,如上寬2吋,下寬則為1.8吋,同時裁製底座木片3. 組合:木板裁切完成後,於每片木板兩側打洞、釘製木釘做卡榫,接著組合,以完成木桶雛形。4. 箍桶:以不鏽鋼鐵絲製成圓,並於接合處扭捲、敲槌牢固,此為重要關鍵,尤其是製做檜木桶,特別需注意牢固性,通常檜木桶會以2條粗鐵絲製成箍,鐵絲套入組合之木桶,敲打至最緊密處,為了增強穩固性,視木桶大小做1~4層箍桶動作。5. 修面:以刨刀刨除木桶粗面,刨刀又區分大刨、小刨和圓刨,依其所需做使用。6. 拋光:先粗砂紙磨製,最後是細砂紙過細即完成。現代電動馬達磨砂機取代手工,大幅減少拋光時間。
保存者技術學習簡:彭榮進,民國39年出生於竹東鎮竹東里,20歲當兵,抽中了新竹空軍3年簽,且受任於飛機修理單位到退伍。民國61年結婚,共育有2女1子。彭先生述,因為家裡經營箍桶店,自幼跟隨長輩,觀其製做法,雖說是耳濡目染下習得技藝,卻也是父傳子之技能。他在15、16歲,便可以獨自完成一個水桶,且,他一天的產量是5個,所以父親特別看重他,只要他一有空,就會留在家裡幫忙做箍桶,直到當兵期間亦是如此,營區僅在新竹市,只要晚上沒事,他就跑回家。民國62年退伍後,因為木桶生意越來越少,為了多賺點錢養家,他曾到長春路菊花木工廠工作,當時一般工資一天90元,而老闆以師傅工聘請他,一天280元,為了感謝老闆的重任,他一天做12小時,菊花木製品均為外銷到日本,後因黏著劑毒性高,不利使用在菸盒、糖果盒製作上,半年後菊花木製品滯銷,老闆發不出工資,只好結束營運。民國65年,恰巧竹東合作金庫缺雜工,透過熟人介紹,他進入合作金庫任職,職稱是司機,起業之初,他以摩托車當交通工具載著經理和貸款部小姐到處跑,後來擔任運鈔車司機,並曾轉調於台北合作金庫,爾後又轉調到新竹市,民國93年合作金庫轉為民營化,他也適逢退休年齡,前後任職期有28年。雖然,他在銀行裡工作,並不因為在外界工作而停止了父親傳下的事業,陪同行員拜訪客戶時,他也搭順風車,向購屋者建議添置檜木桶作為新家具的選項。
年代:-
保存狀態:-
保存單位):-

摘要

藝術與技術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彭榮進做箍桶

更新日期

112 年 5 月 4 日

你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推薦

gotop